民建中央建議:加強長江經濟帶尾礦庫綜合治理
民建中央向全國兩會提交的關于加強長江經濟帶尾礦庫綜合治理的提案指出,長江流域礦產資源豐富,采礦冶煉產業歷史悠久,尾礦庫體量龐大,部分尾礦庫存在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治理措施不完善、管理粗放、環境風險大等問題。
民建中央建議:加強長江經濟帶尾礦庫綜合治理
民建中央向全國兩會提交的關于加強長江經濟帶尾礦庫綜合治理的提案指出,長江流域礦產資源豐富,采礦冶煉產業歷史悠久,尾礦庫體量龐大,部分尾礦庫存在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治理措施不完善、管理粗放、環境風險大等問題。為此,該提案建議從突出重點分類施策、加強日常安全管理等方面,加強長江經濟帶尾礦庫綜合治理。
一,該提案認為,長江經濟帶尾礦庫治理目前存在四方面難點。治理難度大,風險系數高。部分尾礦庫存在管理粗放等問題;部分危重尾礦庫因歷史原因普遍存在選址不合理、設計不科學、防汛設備設施簡陋等問題,防范事故風險的能力薄弱,風險系數高。
二,責任主體不明,治理資金缺口大。無主礦數量多,由于歷史原因及地方政府財力不足,一直未得到及時有效治理。有的演變成險庫甚至危庫,成為重大危險源,導致治理成本持續增加。
三,選址不科學,居民健康和環境災害隱患大。 部分尾礦庫選址臨江邊、河邊和湖庫邊,下游有聚居區和生產生活設施。這些“三邊庫”“頭頂庫”存在極大的重金屬或有毒有害物質污染風險,對尾礦庫所在地以及下游居民生命健康安全和環境安全造成重大威脅。
四,對發展與安全關系認識不足,生態保護治理監督機制有待完善。部分地區片面追求方經濟發展而批準尾礦庫建設項目,帶來了新的風險。污染治理主體責任未落實,部分企業生態環境保護 意識淡薄,整改弄虛作假。
五,該提案建議,突出重點分類施策,科學治理消除安全隱患。優先治理危庫、險庫、病庫及無主尾礦庫;對“三邊庫”“頭頂庫”進行風險評估論證,完善防洪抗災措施、加強水體質量監測;對不能確保安全的,要科學制定居民搬遷計劃或尾礦庫搬庫計劃,徹底消除隱患。
六,加強日常安全管理,強化監管確保安全可控。一方面,加強制度建設,有關部門應監督尾礦庫企業建立完善安全生產責任制、污染防治責任制、隱患排查整治制度,加強對企業相關人員技能和知識培訓,增強其發現、辨識、消除安全隱患的能力;另一方面,監管部門要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強化安全生產監管和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常態化,特別是在汛期加強對尾礦庫企業應急值守和安全生產工作的檢查,嚴防安全事故和災害性事件發生。
七,強化部門聯合治理監管機制,提升綜合治理效能。嚴把尾礦庫市場準入關,強化源頭控制,提高尾礦庫立項審批門檻,嚴格執行安全、環保制度,加強環境污染和地質災害系數評估和審查。 強化責任落實,加強聯合執法,全面落實尾礦庫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推動建立尾礦庫責任主體終身責任制;健全聯合執法機制,完善執法程序,創新執法手段,規范執法行為,提高執法效率,保證執法質量。建立健全尾礦庫隱患排查治理長效機制,提升規范化、制度化、經常化和重大事故隱患監管監控科學化水平;嚴格落實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研究制定扶持尾礦庫企業開展安全生產、環保和尾礦綜合利用的財稅金融等經濟政策,提升企業生態保護整治積極性。
八,加大技術和資金幫扶力度,實現治用結合可持續發展。通過政策引導,鼓勵相關技術單位及專家對各地開展技術幫扶;出臺政策支持省市相關部門和企業向國家發改、財政、生態環境等部門加大資金申請力度和額度。加快尾礦綜合利用的推廣應用,做好尾礦資源調查,建立尾礦資源綜合利用信息網絡平臺,建設一批尾礦綜合利用重大示范項目,積極推進尾礦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設。加強尾礦綜合利用技術研發,通過國家科技計劃,鼓勵和支持研發一批尾礦綜合利用共性關鍵技術,提高尾礦綜合利用技術水平。